當前位置:中美貿(mào)易網(wǎng) > 技術中心 > 所有分類
一、機組潤滑
機組潤滑就是在機組各部件摩擦表面覆蓋一層油膜,使固體摩擦轉化為液體摩擦,以減小摩擦阻力,降低內(nèi)部功率消耗和零件磨損,從而延長機組的使用壽命。
二、潤滑系統(tǒng)的重要性
潤滑系統(tǒng)是機組的重要組成部分。機組工作時,有相對運動(如曲軸與軸承,活塞與氣缸,正時齒輪副等)的零件之間必然有摩擦。零件表面之間直接摩擦不僅會增加機組的摩擦損失,而且使零件迅速磨損,摩擦甚至可使某些零件表面熔化,致使機組無法運轉。因此,必須對有相對運動的零件加以潤滑。
三、潤滑系統(tǒng)的作用
潤滑系統(tǒng)的作用就是將一定數(shù)量的、清潔的和溫度適宜的潤滑油送至各個摩擦表面,減少零件摩擦和磨損。同時對摩擦表面進行清洗和冷卻,提高機體部件的密封性能,并起到一定的防銹作用。概括起來是十個字:清潔、冷卻、潤滑、減磨、密封。
四、常見的潤滑方法
常見的潤滑方法有:壓力潤滑(如曲柄連桿、活塞、氣門搖臂、軸瓦等),飛濺潤滑(如氣缸臂、配氣機構凸輪、挺柱等),復合潤滑和摻混潤滑(用在小型汽油機中,就是在汽油機中摻入4-6%的機油,經(jīng)過霧化后,進入曲軸箱和氣缸內(nèi)進行潤滑)。
五、潤滑油的性能指標
潤滑油的性能指標有許多,通常衡量潤滑油性能的指標主要是粘度、凝點、閃點、酸值和腐蝕性。
1.粘度
粘度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稀稠程度。它是機油最主要的性能指標,也是國產(chǎn)機油分類的主要依據(jù)。粘度表示機油在發(fā)生相對運動時,機油層與層之間的分子內(nèi)摩擦力的大小。常用運動粘度用Ut表示,注腳t是測試條件下的攝氏溫度數(shù)。
在選擇粘度的時候,要根據(jù)使用條件和機械的運動摩擦程度來確定。粘度大的機油承載能力大,易于保持液體潤滑,但流動阻力大,增加了內(nèi)燃機的摩擦功率損失和啟動阻力。且粘度過大時,機油不易循環(huán)流動,故而清洗和冷卻作用也變差。反過來說,粘度小的機油雖然阻力小,摩擦產(chǎn)生的熱量少,且容易流動和冷卻,但油膜不易保持,承載能力低,零件的磨損就增大。
另外,機油的粘度隨溫度的變化的性質常用不同溫度下的運動粘度的比值來表征。我們國產(chǎn)機油規(guī)定了50℃與100℃時的運動粘度比U50/U100的值。比值愈小表示溫度變化時粘度變化愈小,機油的品質愈好。
2.凝點
凝點就是在給定的條件下,機油開始失去流動時的溫度。凝點是在低溫下保證機油流動性和過濾性的指標。
通常內(nèi)燃機用機油的凝點在-35 ℃~-5℃之間。一般來說,粘度高的機油凝點也高。在機油中加入少量降凝劑,可顯著的降低凝點。
3.閃點
機油被加熱時,其表面開始形成油氣。當加熱到某一溫度時,散布在表面上的油氣遇到外源明火即可燃燒。開始燃燒時的溫度就稱為機油的閃點。因此,閃點也是評價機油性能——蒸發(fā)性的一個指標。閃點低的機油易于蒸發(fā),故在貯存和使用中也須注意安全。
汽油機油與柴油機油的閃點為140—215℃。
另外還有熱氧化安定性、酸值和腐蝕性,也是機油的重要性能參數(shù)。
六、潤滑油的選擇
在潤滑可靠的前提下,盡可能選用低粘度的機油,以減少摩擦損失,有利于機器的啟動。選用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使用地區(qū)及氣候條件
在氣溫較高的地區(qū)或夏季,選用高粘度機油;反之,選用低粘度機油。
2.機組摩擦零件的工作條件
軸承負荷大的機組應選用高粘度的潤滑油,反之,則選用低粘度的潤滑機油。主要是保證油膜的形成。
一般高速柴油機用的機油有HC—14、HC—11、和HC—8三種牌號的數(shù)字代表其粘度范圍的下限或平均值。數(shù)字越大,則機油的粘度越大。例如美孚和殼牌的粘度值都在30—40,說明進口機油的粘度是很高的,是國產(chǎn)機油粘度的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