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荷蘭費爾德霍芬13日電) 荷蘭一家半導體設備公司歷經多年研發(fā),終于打造出可以大幅縮小晶片體積的設備。而這個的機器,體積卻龐大如巴士,需動用3架波音747,才能順利運送到客戶手中。
從現(xiàn)代社會人手一機的智慧型手機到個人電腦,甚至咖啡機,內部都有的晶片。如何縮小晶片體積,提高晶片效能,成為半導體界的挑戰(zhàn)。
1984年成立的荷商艾司摩爾控股公司(ASML)突破技術瓶頸,悄然成為半導體設備業(yè)。
艾司摩爾營運長施奈德-莫諾利(Frederic Schneider-Maunoury)揮著手機說:「與過去把人類送上月球相比,你的智慧型手機運算能力更加強大?!?br>
艾司摩爾生產精密微影設備,提供給英特爾(Intel)、三星(Samsung)、臺積電等晶片制造商,用來生產體積最小、功能、成本效益的微處理器。這家公司總部位于接近比利時邊界的費爾德霍芬(Veldhoven)。
艾司摩爾的機器設備,利用高度集中的極紫外光(EUV)在晶片上印壓電路設計,這是在科學上和技術上,達成微型化的技術。
歷經20年研發(fā)與投資數(shù)十億歐元,艾司摩爾終于在去年出貨批12臺極紫外光機器設備給客戶。每臺要價約1億2000萬歐元(1億4500萬美元)。
諷刺的是,這些生產體積無限小晶片的機臺設備,本身體積卻龐大如一輛巴士,必須動用3架波音747飛機,才能將機臺送到客戶手中。
施奈德-莫諾利告訴法新社:「我們的問題不只是找到這些技術,還必須以符合經濟效益的方式生產?!?br>
「為什么要買新手機,不是用來打電話。我買新手機,準確來說,是為了可以使用過去電話沒有提供的功能?!?br>
艾司摩爾旗下?lián)碛屑s2萬名員工,當中大多是在總部的工程師,但在亞洲和美國也有據點。